农苗网

|

甘肃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甘肃苗木资讯

甘肃苗木资讯

  • 为全面推进甘肃省2022年林草湿荒调查监测工作,6月26日至7月5日,甘肃省林草局分别在小陇山、陇西县、甘州区举办三期林草湿荒调查监测外业实操培训班,对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及森林督查、违法案件清零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林草局西北院相关专家应邀就林草湿样地调查、软件操作、样地质量检查等内容进行实操讲解培训。与会人员进行了林地、草地和湿地样地的野外实训,进一步掌握了调查监测技术操作要求,为按期完成
    阅读全文
  • 2022年是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关键一年。甘肃省金昌市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针对以往草原修复治理所存在的实际困难,以“精准修复”为目标,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新举措。其中,永昌县依托2021年中央财政资金、2021年第二批草原植被恢复费,计划实施退化草原补播改良4.35万亩,有害生物防治30万亩(防虫20万亩,防鼠10万亩)。项目正在如火如
    阅读全文
  • 7月6日消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此之前,甘肃省已经推出相关举措引导、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如今,休闲农业成为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和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自然天成休闲农庄备受青睐花木扶疏风送香,绿草如茵尘落壤。走进
    阅读全文
  •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此之前,甘肃省已经推出相关举措引导、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如今,休闲农业成为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和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自然天成休闲农庄备受青睐花木扶疏风送香,绿草如茵尘落壤。走进榆中县三角城乡
    阅读全文
  • 古浪县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我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更是全国“西菜东调”和甘肃省无危害蔬菜基地。近年来,古浪县大力发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产业,因户施策定项目,积极引入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全县已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8.84万亩,发展优质林果35.91万亩,形成了以精细蔬菜、红提葡萄为主的设施种植业,以枸
    阅读全文
  • 今年,全市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00亩、封育2.4万亩、补造9.24万亩;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2.2万亩、封育5.8万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3万亩;防沙治沙4000亩;义务植树367万株,结合三北工程更新改造农田林网1万亩;公益林管护面积328.23万亩,管护合格率达95%以上。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0.06‰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6‰以内,无危害防治率
    阅读全文
  • “”坚持保护治理都,景观优美的新舟曲“ - 这是今年3月25日暨舟曲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扶贫计划每年重点。省委书记王云调研指导工作在县委,要千方百计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后续问题。按照这个指令的精神,重建的收官之年,舟曲县委,县政府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密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特色农业发展区,并力争到2014年在甘南摆脱了贫困。 今年另一春天之
    阅读全文
  • 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日前召开,林草系统4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完成的“石羊河流域固沙植被退化过程、机制与修复关键技术”、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油橄榄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获一等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等单位完成的“祁连山森林资源质量勘查评价及GIS系统开发”、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的“
    阅读全文
  • 甘肃省平凉市实施林长制以来,全面构建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林长制体系和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林草治理现代化水平。平凉市日前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所属崆峒区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静宁县林草局被推荐为全国林草系统造林绿化先进集体……这一串串荣誉是平凉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结出的丰硕成果。  拧紧“责任阀”  平凉市高位推动建立林长制责任网络。围绕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
    阅读全文
  • 甘肃省酒泉市林草科技服务为全市林草生态建设、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酒泉市围绕枸杞、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连续10年开展“春之梦、秋之实、冬之训”林果科技服务活动。全市建设林果科技示范园13个,生态造林修复、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4个,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科技培训1095期次,培训林农5.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完成特色林果、食药同源产业提质增效指导任务5万亩。  
    阅读全文
  • 甘肃省金昌市围绕“生态保护修复、造林增绿、绿色发展、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的目标,实现林长制工作高起点发展、林草资源高质量保护、造林增绿高标准推进。2022年,金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发总林长令4份,780名林长上岗履职,选聘护林员、草管员等536名,设立林长制公示牌217块。各级林长累计巡林3104次,其中市县(区)级总林长开展巡林调研18次,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
    阅读全文
  • 近日,甘肃省林草工作会议上提出2023年甘肃林草工作目标。今年,甘肃全年营造林400万亩,草原种草改良740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0万亩;全省经济林果栽培面积稳定在2270万亩,产值达到650亿元。  2022年,甘肃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189万亩,居全国第二,其中造林393万亩,种草改良55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43万亩。2023年,甘肃林草系统将深入推进科学绿化,推广栽植乡土种树,把宜林
    阅读全文
  • 甘肃省陇南市近日印发《全市经济林特色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计划今年在9个县区发展以核桃、花椒、油橄榄为主的三大特色经济林产业。  陇南市将重点抓好基地扩面、苗木培育、嫁接换优、示范点建设、科技创新、技术培训、深度谋划重点项目、宣传推介等8个方面工作。计划新建标准化基地20万亩,其中油橄榄13万亩、花椒6万亩、核桃1万亩;培育优质油橄榄苗木300万株;嫁接换优840万株,其中油橄榄240万株、
    阅读全文
  • 作为国家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补助在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态效益、带动林农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3年,甘肃省共计申请下达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补助资金1.69亿元,惠及270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申请下达资金量创历史新高。  通过财政贴息贷款,调动了项目企业从事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带动了林果基地建设向标准化发展,辐射带动了当地加工、储藏和物流业的快速发
    阅读全文
  • 2021年以来,甘肃省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通过财政支持、部门扶持和科技服务等形式,全省各地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种植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核桃、花椒、油橄榄产业倍增,促进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发展。  实施三年倍增行动以来,全省累计争取落实乡村振兴补助、涉农整合等各类产业发展资金5.11亿元,完成核桃、花椒、油橄榄新建生产基地99.92万亩、提
    阅读全文
  • 近日,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甲滩保护站工作人员利用视频监控开展日常巡检,追踪拍摄到多达8只梅花鹿集群觅食的画面。  梅花鹿为偶蹄目鹿科鹿属哺乳动物,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以及华东、华南等山区。太子山保护区处在梅花鹿野生种群分布的西北边缘。  2021年6月,太子山保护区首次在东湾保护站发现2只野生梅花鹿,此后在甲滩和新营保护站辖区拍摄到梅花鹿活动,
    阅读全文
  • 日前,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让水河流域开展鸟类常规调查时,拍摄到4只中华秋沙鸭在水中游弋的场景。这是白水江保护区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野生种群。  中华秋沙鸭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号,为鸭科秋沙鸭属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要求严格。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8.3万公顷,是大熊猫在甘肃省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我国已建立
    阅读全文
  •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  近期,甘肃天水麻辣烫在网络平台火爆出圈,流量一路飙升,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网红、博主打卡品尝。  为了让“流量”变成“留量”,天水市五县两区以此为契机,助力天水土特产品搭上麻辣烫顺风车精彩“出圈”,花牛苹果、秦安花椒、甘谷辣椒等土特产品纷纷亮相天水麻辣烫“吃货节”及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品尝购买。  花椒和油泼辣子是天水麻辣烫调料的“灵魂”。它们
    阅读全文
  • 甘肃省林草局日前发出关于加强“清明”“五一”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抓实抓细双节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知要求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执行林长制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干部责任包保制度,严格落实林长令、防火令,把责任落到山头、坟头、人头、村组、地块,加强与邻边区域会商研判;严格火源管控。把管住人为火源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杜绝火种进山入林,在
    阅读全文
  • 农苗网2011-10-03日信息:蓬勃发展的甘肃花卉产业开始从传统生产方式向高科技、大规模和产业化迈进。目前,甘肃的月季、紫斑牡丹、仙客来、观赏百合、唐菖蒲等花卉产品已形成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建成了六大花卉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覆盖东南亚地区和国内20多个城市。花卉产业成为甘肃一项朝阳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甘肃花卉产业地方特色优势明显,建成了以兰州为主的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以临夏、兰州、定
    阅读全文